
近日,工信部等部門聯合發布《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(2025—2026年)》(下稱《工作方案》)。《工作方案》從“優供給、促轉型、擴消費、強載體、拓合作”五個維度破解“內卷”難題,強調質量效益優先,為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“保駕護航”。這一方案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反響。
方案契合國情且具現實意義
中石化九江分公司環保管理高級專家唐安中告訴記者,工信部在《工作方案》中提出“以效益為中心”,既契合當前國情,也極具現實意義,有利于破解石化化工行業“內卷”困境。
唐安中分析指出,過去常有人說“只要中國人從事的產業,最后都不會有效益”,若盲目擴大規模,只會犧牲利潤、研發投入能力與安全環保保障,最終拖累產品質量,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用一個比喻能更清晰理解“以效益為中心”的核心:評判一個人是否健康,關鍵不在于體重大小,而在于身體強健度、身心健康狀態與內生動力,這恰是“單純追規模”與“專注求效益”的本質區別。
從市場背景看,化工市場近年持續低迷,與房地產走勢高度吻合。在2020年左右規模見頂后,自2021年起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通道,價格與銷量雙雙下滑。而國內60%的化工材料服務于房地產,在這一背景下,化工市場自然難有起色。
再看國內外產業差異。國外產品定價往往綜合考量人力資本、研發投入及安全環保成本。比如英偉達芯片,正因其具有持續支撐人工智能所需算力的獨特優勢,高價才具備合理性。而國內化工領域,“十三五”以來新建的多為煉化一體化企業,從“十三五”初到“十四五”末,煉油與化工產能幾乎翻倍,當前煉油產能已超9.2億噸(美國約9.1億噸且呈下降趨勢,歐盟更早進入去產能階段并轉向高端聚烯烴、合成樹脂、高端碳纖維等高值產品);疊加新能源汽車發展導致柴油需求不足,國家限制煉油產能已成為必然選擇,因為其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張。
深入分析企業行為邏輯。以煉油產業為例,企業追求規模效益,一方面是為降低成本、占領市場、獲取邊際效益,另一方面是想通過擴大煉油產能,推動單一燃料型煉廠向煉化一體化轉型,為后續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打基礎。但現實困境在于,國內市場份額有限,國外市場壁壘又高,企業陷入“不發展就淘汰”“重復擴能卻無高端高附加值產品”的兩難,最終仍難在激烈競爭中立足。
回歸企業經營本質。辦企業的核心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,而效益正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。若長期依賴貸款經營,企業難以為繼。
重慶拓奇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乾華表示,《工作方案》的出臺恰逢其時,行業目前的確需要提質增效。此前絕大多數石化化工企業熱衷于以規模促發展,依靠資金投入擴大規模,但自身缺乏核心技術,導致同質化競爭嚴重。但隨著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,市場已經接近飽和甚至過剩,以規模促發展的模式也將難以為繼。因此在當前歷史階段,中國企業應該瞄準產業升級,不斷縮小與歐美等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,補齊發展短板。企業內部也要強化精細化管理、安全環保,做好總體規劃,不斷提質增效。
不可否認的是,近些年中國石化化工企業雖進步顯著,但發展水平參差不齊,有些企業成功地成為國際國內龍頭,但也有部分企業卻在“內卷”中苦苦掙扎。當然,“內卷”和過剩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經階段,沒有過剩就沒有競爭、淘汰和升級。當行業“內卷”達到一定程度,落后企業必然會被淘汰出局,市場也將重新歸于平衡,只不過現階段的平衡速度更為緩慢、更為艱難。只有“以效益為中心”,才有利于實現市場的再平衡,行業也才能展現出新的面貌。在此過程中,能夠經受住考驗并且不斷提升的企業將生存下來,且能生存得更好。
方案帶給企業三條深刻啟示
湖北三寧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殷銀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,當前,產能快速增長疊加需求增速放緩,石化化工企業競爭愈發激烈,行業盈利能力持續下降。因此,近日,工信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《工作方案》,強調要實現穩增長。不同于以往的是,本輪穩增長的核心是質量效益優先,無疑給石化化工行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。讓石化化工行業從規模的快速擴張和市場的冷淡反應中清醒過來,引導企業凝神靜氣,潛心提質增效。
深入研究這一《工作方案》,發現其帶給企業的啟示有三。
啟示一,必須全力開發新產品。市場下行主要是由于購買力下降,老產品已經飽和且消費者已對其產生厭倦。因此企業管理者必須在此時堅定開發符合新需求和新趨勢的產品,并且尋找到新的解決方案,以滿足客戶更高層次的需求。這時的創新不是選擇,而是生存的必然。
啟示二,徹底削減成本。“內卷”嚴重時期競爭充分激烈,訂單數量和單價不斷下降。很多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往往會發起價格戰。應對價格戰的本質是要對成本進行重構。因此,企業需要努力削減成本。成本控制不是財務問題,而是經營哲學。
啟示三,做好全員營銷。全員營銷并非指全員從事銷售工作,而是全員理解客戶、全員服務客戶,全員關注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。在“內卷”嚴重時期,我們更要清晰地知道顧客是誰,如何服務他們以及顧客為何選擇我們,而非競爭對手。明確這些問題比盲目銷售更為有效。營銷并非推銷,而是價值創造。
以效益為中心,企業有先例
《工作方案》提出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以質量效益為中心。2025—2026年,石化化工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%以上,經濟效益企穩回升。
唐安中表示,要達成“可持續發展”與“以效益為中心”的目標,企業必須學會“做選擇”。精準對接市場需求,充分預判未來走勢。正如《工作方案》對石化行業的要求那樣,行業需從過去以“滿足老百姓衣食住行”為主,轉向在新能源汽車、電子化學品、化工新材料等領域重點發力。
圍繞質量效益核心,九江石化系統推進成本管控與挖潛增效。一方面優化原油結構,以最優性價比獲取優質原料;另一方面抓實生產過程降本,全面優化加工方案,嚴格管控燃動、化工輔材及檢維修成本。同時,聚焦高附加值產品攻關,在做好低成本增產汽油、生產動力電池焦工作的基礎上,強化產品質量監控,全力提升產品效益。
為持續提升質量效益、突破發展瓶頸,九江石化堅定推進轉型發展。公司聚焦化工新材料、綠色低碳技術等戰略方向,加快實施芳烴產業鏈延鏈、強鏈建設,以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路徑,全力打造世界領先的綠色智能煉化企業。
落實《工作方案》企業在行動
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漢卿表示,《工作方案》是我們在當前形勢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路“明燈”。華昌化工將以此為契機,聚焦以“智能、綠色、安全”促轉型,積極培育行業增長的新動能。
一方面實施技術改造項目,為降碳、減污、擴綠和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提供保障。如加快推進“氨合成生產裝置智能化”“尿素裝置節能降碳及中央控制室改建”“擴建年產30萬噸多元醇系列新材料”等技改項目。
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增長新動能。公司將重點在化工新材料和新型肥料兩大領域尋求突破,爭取到2026年化工新材料和新型肥料業務增加30億元營業收入。在羰基合成化工新材料領域,利用前期中試取得的創新成果拓展高附加值的專用化學品業務;在新型肥料領域,致力于開發高效、環保的緩/控釋肥、水溶肥等功能性肥料產品,服務現代農業。
李乾華說,為落實質量效益優先的方針,我們計劃依托自主創新,把老產品做出新格局。公司最新的苯二胺項目,突破現有工藝和原料路線,一是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,有望比國內現有先進水平降低40%~50%;二是產品質量大幅提升,為下游高端產品開發創造條件;三是工藝過程更加安全可控,減少了重大危險工藝;四是副產物循環利用,實現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。
通過采用自主創新技術,將實現苯二胺成本下降、質量提升,可以大幅降低下游產品(如芳綸、高端聚氨酯等)成本,拓展應用領域,擴大市場規模,為制造業和消費提檔升級帶來新的機會。( 來源:中化新網)